荆楚理工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全日制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代码:12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受过良好的工程训练,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以及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能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ERP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作,适应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及培养特色
(一)思想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做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奋斗向上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刻苦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具有进取精神与团队意识。
4.严格遵守职业岗位工作规范、质量规范和安全规程。
(二)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培养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本专业所必需的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必要的高级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理论。
3.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开发工具,能进行MIS的分析、设计并予以实现。
4.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能熟练使用和维护ERP系统。
5.了解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6.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身心素质
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全日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8学年。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84.5学分,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1.必修课:13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40.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8.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3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38学分。
2.选修课:46.5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程13.5学分;通识教育拓展课程6学分;专业教育拓展课程27学分。
3.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6分。
四、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 专业课程及学位课程
1.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ERP原理与供应链管理、ERP生产制造管理、ERP财务管理实务。
2.学位课程
管理学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ERP原理与供应链管理
七、主要专业实验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1 |
数据结构 |
培养学生从问题建模到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与实现、算法性能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编程能力。 |
(1)常用数据结构的建立及操作; (2)常用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3)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 (4)哈夫曼树构造及编码; (5)常用排序算法。 |
2 |
网页前端技术 |
加强学生综合运用HTML、CSS、JS等主流网页前端技术,设计并制作网页的能力训练。 |
(1)HTML5规范; (2)CSS样式控制; (3)JS脚本编写。 |
3 |
软件工程 |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种软件开发过程的优缺点;掌握软件开发各项活动的要点;了解每项软件活动如: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的过程。 |
(1)统一建模语言UML, Rational Rose基本操作; (2)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基于UML的图书管理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3)基于UML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4)图书管理系统实现; (5)图书管理系统测试。 |
4 |
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 |
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的理解,掌握计算机各子系统及整体系统的基本设计、分析与实现方法,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
(1)运算器实验; (2)缓冲输入、锁存输出实验; (3)存储器和总线实验; (4)控制器模块实验; (5)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6)完整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7)中断源在模型机中的设计与实现。 |
七、 校企合作教学及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序号 |
校企合作教学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主要内容及目的 |
学期安排 |
学时 |
地点(校内/企事业) |
1 |
军事教育与入学教育 |
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通过校纪校规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安排在新生入学的前4周进行。 |
1 |
4周 |
校内 |
2 |
暑期社会实践 |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验社会生活。 |
1、2、3学年暑假 |
3周 |
企事业 |
3 |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及课程设计 |
通过本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深入理解结构体、指针、链表、动态分配内存和文件操作等C程序设计中的中高级技术,熟练掌握C语言的调试方法,初步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程风格,初步学习程序文档的撰写方法。 |
2 |
32+2周 |
校内 |
4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熟练运用SQL Server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基础。 |
3 |
2周 |
校内 |
5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工作原理、方法和途径,掌握结构化系统构成和分析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中的过程建模策略以及面向对象方法原理,并能运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开发一个实际信息系统。 |
6 |
2周 |
校内 |
6 |
当代制造业的ERP生产制造管理应用调查 |
通过调查,了解ERP系统在当代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管理中的应用及使用情况。 |
6 |
1周 |
校企 |
7 |
ERP综合实验 |
通过实验让学生使用现有的ERP系统软件来模拟现代生产制造企业运营的主要流程,学会使用ERP系统软件来实施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
7 |
1周 |
校内 |
8 |
当代企业的ERP财务管理应用调查 |
通过调查,了解ERP系统在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使用情况。 |
7 |
1周 |
校企 |
9 |
当代企业的ERP供应链管理应用调查 |
通过调查,了解ERP系统在当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是如何应用及使用供应链管理整个流程的。 |
5 |
1周 |
校企 |
10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及课程设计 |
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掌握C++语言编程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利用C++语言进行基本的软件设计。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提高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 |
32+2周 |
校内 |
11 |
安卓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
通过本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灵活的系统设计思想和较高的编程能力,为今后从事安卓的开发与应用打下基础。 |
7 |
2周 |
校企 |
12 |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 |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及各种实用的网络技术,掌握计算机常见网络的组建和系统集成,加深对网络和通信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设计、架构和管理网络的能力。 |
5 |
1周 |
校内 |
13 |
毕业实习 |
通过实习走向社会,接触实务,了解国情、民情,增进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和参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事业心、责任感;通过深入基层,了解IT行业工作现状,可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
8 |
8周 |
企业 |
14 |
毕业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8 |
8周 |
校内 |
九、毕业和学位条件及其他说明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业成绩合格,修满184.5学分,取得与计算机或信息管理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符合《荆楚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的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附表
(一)全学程各学期教学周数分配表
学年 |
学期 |
总周数 |
课堂 教学 |
考试 |
军训入学 教育 |
社会 实践 |
教学实训 |
实习 |
毕业论文 (设计) |
毕业教育 |
机动 |
一 |
1 |
20 |
13 |
1 |
4 |
|
|
|
|
|
2 |
2 |
20 |
16 |
1 |
|
暑期 |
2 |
|
|
|
1 |
二 |
3 |
20 |
16 |
1 |
|
|
2 |
|
|
|
1 |
4 |
20 |
16 |
1 |
|
暑期 |
2 |
|
|
|
1 |
三 |
5 |
20 |
16 |
1 |
|
|
2 |
|
|
|
1 |
6 |
20 |
15 |
1 |
|
暑期 |
3 |
|
|
|
1 |
四 |
7 |
20 |
14 |
1 |
|
|
4 |
|
|
|
1 |
8 |
18 |
0 |
0 |
|
|
|
8 |
8 |
1 |
1 |
合计 |
158 |
106 |
7 |
4 |
|
15 |
8 |
8 |
1 |
9 |
(二)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1.课内教学学时与学分
类别 |
学时数 |
学分数 |
比例 |
学时比(%) |
学分比(%) |
必修课程 |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
680 |
39 |
30.8 |
29.9 |
专业必修课 |
学科基础课程 |
301 |
18.5 |
13.6 |
14.2 |
专业必修课程 |
464 |
29 |
21.1 |
22.2 |
小计 |
1445 |
86.5 |
65.6 |
66.3 |
选修课程 |
专业限选课程 |
208 |
12 |
9.4 |
9.2 |
素质拓展任选课程 |
通识教育扩展课程 |
96 |
6 |
4.3 |
4.6 |
专业教育拓展课程 |
459 |
26 |
20.8 |
19.9 |
小计 |
763 |
44 |
34.5 |
33.7 |
合计 |
2208 |
130.5 |
100 |
100 |
2.实践教学学时与学分
类别 |
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 |
独立设课实验(实践) |
170 |
10 |
5.4 |
集中实践教学(学时以周计) |
38周 |
38 |
20.6 |
合计 |
170+38周 |
48 |
26 |
3.必修课、选修课学分比例
类别 |
学分数 |
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 |
必修课 |
132 |
71.5 |
选修课 |
46.5 |
25.2 |
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 |
6 |
3.3 |
(三)课程计划表
见附表。
执笔人:陈万华
教学副院长:杜华兵
院长:田原